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产业教授 > 正文

方红新

【发稿:吴为亚 | 审核: | 发布日期:2023-04-21 】

方红新,男,中共党员,工程类(化工)工程师(副高),1983年11月。目前任安徽国星生物化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目前被材料工程学院聘为产业教授。

学习经历:

(1)2001年9月-2005年7月 安徽工业大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2)2005年9月-2008年7月 苏州大学 应用化学专业

主要工作经历:

(1)2008年毕业后进入红太阳集团南京分公司,从事技术开发工作,主要负责草甘膦项目研发,同年担任项目负责人

(2)2009年因项目原因调入安徽国星生物化学有限公司,继续从事草甘膦生产建设及关键技术开发工作。先后参与和承担了IDA法草甘膦生产的绿色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等工作。

(3)2014年担任技术中心副主任职务。从事部门管理的同时,从事吡啶碱项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其中“年产2.5万吨吡啶碱研究及产业化”,“2,3,5-三甲基吡啶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烷基吡啶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等多个产业化项目获得了省、市科技部门的认可。同时推进环保技术开发和应用工作。

(4)2015年至今,担任技术中心主任职务,主要负责技术开发和引进,技术部门管理工作。

专业学术成果:

任职以来一直从事产品的技术开发和应用工作。先后参与或承担了IDA法草甘膦绿色生产及关键技术开发和应用工作,该项目获得了马鞍山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并在生产中应用。长期参与吡啶碱项目的研究与建设工作。先后推进了“年产2.5万吨吡啶碱研究及产业化”,“烷基吡啶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化学-酶级联法烟酰胺生产成套技术及其产业化”等多个产业化项目,并荣获“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等奖项。项目成功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年经济效益可达3600万。在进行产业化技术开发同时,也参与环保技术开发,成功实施了针对公司吡啶废水、氨氮废水、含磷废水等多股高难度废水的技术应用,解决环保问题。

目前为止,合作编写10篇授权专利,其中8篇为发明专利,2篇为实用新型专利。ZL 2011 2 0423944.1;ZL 2009 1 0035019.9;ZL 2012 1 0452905.3;ZL 2012 1 0528883.4;ZL 2011 20423963.4;ZL 201410237203.2;ZL201310706937.6;ZL 2013 1 0717787.9;ZL 201610487101.5;ZL 201710005085.6。发表文章20余篇。


重要社会业绩:

(1)IDA法草甘膦生产的绿色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于2014年获得马鞍山市科学技术一等奖

(2)年产2.5万吨吡啶碱研究及产业化项目于2014年获得农药创新贡献二等奖

(3)烷基吡啶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于2016年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4)酶催化生产烟酰胺及吡啶产业优化技术2017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5)化学-酶级联法烟酰胺生产成套技术及其产业化项目于2019年获得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6)腈水合酶的高效重组表达及其产业化应用项目于2019年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