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材料技术专业
(专业代码:430504)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具备坚实的材料、物理、化学、电子、机械、人工智能等学科基础,系统掌握储能材料,包括(三元)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质、隔膜等,储能器件设计与智能制造工艺,结构设计,电池测试与维护,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储能电池管理系统与工程等方面的专业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现科学研究、教学、工程设计及技术开发等工作并举,人格健全、责任感强、具有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宽广的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储能材料智能应用与结构工程产品的研发、设计、智能制造与生产管理能力,获得良好的就业前景。
就业面向
面向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电力、航天航空、信息、交通等领域;面向储能电池企业的安全生产、工艺设计、质量控制、技术服务岗位;以培养应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主,构建储能材料基础课程为平台、储能材料智能应用为目标、储能材料技术利用为方向的宽口径培养模式,使学生具有储能材料智能应用与结构工程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与生产管理能力,获得良好的就业前景。
主要职业能力
(1)具有简单的外语日常用语的读、写、听、说、能力;
(2)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知识和常用办公软件的操作技能,具备办公自动化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3)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听课能力、概括总结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4)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能明晰地表达个人的见解和情感,善于尊重和倾听他人的表述,有效地进行沟通与交流;
(5)具有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适应相关工作岗位的操作能力,具有从事生产现场管理的能力;
(6)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创造实践能力。既能提出创造性设想,又能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积极探索,大胆革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不断开创新的局面;
(7)有明确的团队意识和集体精神,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真诚地理解、关心和尊重他人,具有同情心和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8)具备查阅和运用各类标准和文献资料的能力;
(9)主要职业能力:
① 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② 了解储能材料的相关行业标准;
③ 掌握储能材料制备和应用的基本理论知识;
④ 掌握储能材料的相关理化性能;
⑤ 熟悉储能材料制备常用的生产工艺;
⑥ 具备储能材料生产过程工艺控制与开发能力;
⑦ 具备储能材料生产各工序的操作、设备维护和改造能力;
⑧ 具备产品检测的能力。
(10)职业发展能力:
① 储能材料技术相关领域的职业发展能力;
② 专业领域的最新知识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能力。
核心课程与实践环节
应用电化学技术、储能材料与技术、新型电化学能源材料、储能材料的制备与表征、储能电池制造工艺及应用、化学电源设计、储能电池组设计及PACK工艺、电池的回收与利用、大规模储能技术、实验实训、毕业综合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